2005年3月4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关注和谐社会每一个细节
本报首席记者 朱兰英

  本报北京专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今年我省全国人大代表的一个重要话题。记者昨日采访中发现,无论在代表准备提交的议案和建议中,还是在他们热烈讨论的内容里,都离不开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渴望。环境保护、收入差距、“民工荒”等成为他们心目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和谐需要更多的社会公平
  嘉兴市科协主席傅一鸣代表认为,如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贫富差距日趋扩大。因此,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和法律,来实现社会分配的更加公平合理,这当中包括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如何建立完善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
  和谐需要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
  在代表们准备提交的议案和建议中,有关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内容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和谐社会需要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沈莲清代表对记者说。她曾经对一个村的自然环境进行过调查,得知村民特别希望政府能够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对破坏环境的个人与企业进行严惩。沈莲清代表认为,《环境保护法》已经出台好多年了,政府也一直在提倡生态环境建设,但一些地方政府、一些企业为了经济利益,还是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她呼吁:除了更加严肃地贯彻《环境保护法》外,还需对该法进行修改,尤其要加大处罚力度,大大提高破坏环境的成本。
  “民工荒”是一个不和谐的音符
  夏士林代表认为,“民工荒”不容忽视,它的出现将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正是一些企业不善待农民工,才会出现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却招不到工人的奇怪现象。
  夏士林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去年9月公布的一份民工短缺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普通一线职工赖以生存的工资收入与当前的消费物价总体水平完全不相匹配,像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月工资收入12年来只提高了68元。因此,善待职工应该成为全社会都得思考的问题,这不仅是职工的期待,更是广大企业主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创造和谐社会的需要。